《Paratopic》是一款氛围独特但叙事破碎的实验性恐怖游戏,其出色的视听设计未能弥补单薄的操作体验和晦涩的剧情表达。
第一次进入《Paratopic》的世界,仿佛跌入一场被遗忘的噩梦。低多边形的风景在眼前晃动,模糊的纹理像是记忆的碎片,而耳边回荡着含糊不清的对话,如同隔着一层厚重的雾气。这款由Arbitrary Metric在2018年推出的独立游戏,以其独特的PS1时代视觉风格和超现实主义叙事,在游戏界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但当我们穿越这片充满不安的土地,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心头:这场短暂而强烈的体验,究竟是一场深刻的艺术探索,还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

破碎的叙事:一场拼图游戏 《Paratopic》的故事不是线性展开的,而是像一副被打乱的拼图,玩家需要从碎片中自行拼凑出全貌。你扮演的角色之一是一名因走私违禁VHS磁带而被捕的走私客,另一名则是一名执行暗杀任务的杀手。这些角色之间的转换没有任何明确的提示,仿佛梦境中的身份切换,让人在困惑中寻找线索。游戏中的对话大多含糊不清,像是水下传来的低语,只有偶尔的几个词语能够被辨认。这种刻意的模糊处理并非技术上的不足,而是游戏氛围营造的核心手段。它让玩家始终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仿佛随时可能被未知的恐惧吞噬。 然而,这种叙事方式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尽管游戏试图通过非线性的结构和多重视角来构建一个复杂的谜题,但最终的结果却显得支离破碎。角色之间的关联薄弱,情节的推进缺乏内在的逻辑支撑,使得整个故事更像是一系列恐怖场景的随意拼接,而非一个有机的整体。游戏的突然结局更是让这种破碎感达到了顶点,仿佛一场梦在最高潮时被强行唤醒,留下的是无尽的困惑而非回味。
视觉与声音:氛围的胜利 如果说《Paratopic》在叙事上有所不足,那么其在视听语言上的成就则足以让人惊叹。游戏采用了PS1时代的低多边形建模和低分辨率纹理,这种“过时”的技术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选择。世界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肮脏、破败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在缓慢地腐烂。这种视觉风格不仅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还让人联想到大卫·林奇或大卫·柯南伯格电影中的超现实场景,其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美感。 声音设计同样是游戏的一大亮点。从模糊的对话到环境中的细微声响,每一个声音都经过精心设计,为游戏的世界注入了生命。拉齐·布朗(Lazzie Brown)的配乐更是将这种不安推向了极致。尤其是通过汽车收音机播放的叙事曲调,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信号,既遥远又迫近,让人在孤独的驾驶中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异化感。 游戏中的某些场景堪称独立游戏中的经典。比如那个缓慢上升的电梯场景,玩家在漫长的等待后突然被跳切到目的地,这种电影化的编辑技巧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巧妙地打破了游戏的节奏,为后续的超现实场景做好了铺垫。这些瞬间让人看到《Paratopic》在形式上的创新潜力,可惜的是,这种潜力并未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交互的局限:被稀释的参与感 作为一款以叙事为核心的游戏,《Paratopic》的交互设计显得相对单薄。游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第一人称的探索中度过,偶尔穿插驾驶片段和对话选择。然而,这些交互元素往往缺乏深度和意义。环境中的可互动对象大多无法带来实质性的反馈,而驾驶片段更是因为其重复性和简单的操作而显得冗长乏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玩家发现即使不进行任何操作,车辆也会自动前进,这进一步削弱了玩家的参与感。 游戏中的分支叙事本应成为重玩价值的核心,但实际体验中,这些选择带来的变化往往微乎其微,难以激发玩家重新探索的欲望。成就系统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游戏时间,但缺乏保存功能的设计却为重复体验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更糟糕的是,游戏中偶尔出现的bug(如无法退出暂停菜单)进一步破坏了本已脆弱的沉浸感。
短暂的闪光:艺术与游戏的边界 《Paratopic》的体验时长不足一小时,这使其更像是一场短暂的实验而非完整的作品。尽管价格低廉,但玩家是否能从中获得足够的价值,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游戏试图通过多重视角和成就系统来鼓励重玩,但破碎的叙事和薄弱的交互设计使得这种尝试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Paratopic》,或许会发现它的价值并不在于传统的“游戏性”,而在于其作为一种交互艺术的探索。游戏中的许多元素——从视觉风格到声音设计,从叙事结构到氛围营造——都展现了一种对形式的大胆尝试。它或许未能将这些尝试整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但其间的闪光点却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结语:一场未竟的梦 《Paratopic》是一款让人又爱又恨的游戏。我钦佩它的大胆和独特,尊重它在有限预算下所实现的视听成就,但也为它未竟的潜力感到遗憾。它像一场短暂而强烈的梦,醒来后只留下模糊的记忆和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对于喜欢实验性作品的玩家来说,《Paratopic》或许值得一试,但对于追求完整叙事和深度交互的玩家而言,它可能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幻觉。 在独立游戏的世界里,《Paratopic》更像是一首未完成的诗,它的美与缺憾同样鲜明。或许,它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提供了答案,而在于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游戏试图打破形式的边界时,我们该如何衡量它的成功?这个问题,或许比游戏本身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