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推销到PC巨作:《丛林帝国》如何用七年时间破茧成蝶

《丛林帝国》历经七年抢先体验,从手机端“拔河”玩法的小品构想,最终通过转向PC平台、独创信息素控制系统和两次Kickstarter的务实迭代,蜕变为一款独特的蚂蚁模拟RTS游戏。

——一部蚂蚁模拟游戏的进化史,见证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碰撞

​文/迈克·康纳​
​图/Slug Disco工作室​
2024年11月15日

「游戏开发者深入探讨」是一个持续推出的专栏系列,旨在解析电子游戏中那些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设计、艺术与技术细节。我们曾探讨过《Echo Point Nova》如何实现流畅高燃的运动系统、《The Cycle: Frontier》移植至《堡垒之夜》虚幻编辑器的技术流程,以及《火花信条》如何用三个重叠世界构建叙事凝聚力。

而今天,Slug Disco工作室的社区经理迈克·康纳将带我们回顾一款特别的作品——单人即时战略游戏《丛林帝国》(Empires of the Undergrowth)的漫长开发之旅。


一、七年孵化,破土而出

我是迈克·康纳,Slug Disco的社区经理。此时此刻,距离我们首款游戏《丛林帝国》正式发布,已过去近五个月。而这款游戏,却走过了近十年的旅程:从2014年初步构思,到2017年底开启抢先体验,再到2024年6月7日正式发布。

这是一款以蚂蚁世界为背景的即时战略游戏。玩家需挖掘地下巢穴、供养蚁后、抚育幼蚁、储备粮食,并在地表世界采集资源、迎战敌对势力,甚至对抗自然灾害。游戏以纪录片式的叙事风格呈现,每个任务都配有宛如大卫·阿滕伯勒解说的旁白,同时融入了一条“疯狂科学家”式的科幻主线——玩家率领的基因改造蚂蚁,必须对抗邪恶科学家的实验威胁。

有趣的是,它最初只是一款手机游戏,灵感来源于《地下城守护者》的地下建造机制与“拔河式”对战玩法。甚至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正是因为对手机版《地牢守护者》的失望,才催生了这个项目。”

而最终,它远远超越了最初的设想。


二、移动端的理想主义与转向

十年前,智能手机方兴未艾,商业模型尚未被微交易与广告彻底主导。我们天真而坚定地相信:玩家会愿意为一款买断制、高质量、无内购的手机游戏买单。

最初的《丛林帝国》是一款东西向对称的“拔河游戏”。玩家与AI从地图两端挖掘隧道、占领地块,派遣蚁群自动推进,几乎不需要手动操作。为了实现大量单位与动态光影,我们甚至决定自研引擎——剥离所谓“冗余功能”,专注移动端性能优化。

我们坚持了一年多,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受众。

最终我们意识到:唯一能让这款游戏被看见的方式,是转向PC平台。虽然这意味着放弃大量移动端代码,但回过头看,这却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三、找到游戏的“灵魂”:信息素系统

转向PC后,游戏的可能性被彻底打开。一次偶然的改动成为了转折点:我们加入了“召唤指令”——玩家可右键点击地图某处,将所有蚂蚁召唤至该点。

这一机制逐渐演变为“信息素标记系统”。蚂蚁在现实中依靠信息素构建路径,而游戏中也如此呈现:玩家放置多个颜色的标记,代表不同任务(觅食、战斗、巡逻等),蚂蚁则会沿着信息素轨迹自主行动。

关键突破在于——我们不再控制单只蚂蚁,而是通过信息素“影响”蚁群的整体行为。你不是在指挥军队,而是在与一个活生生的超级有机体对话。

当蚂蚁开始沿着信息素轨迹往返巢穴与资源点之间时,整个系统突然“活”了过来。它不再是一款传统RTS,而是一款真正让玩家扮演“蜂巢意识”的游戏。


四、第一次Kickstarter:天真与教训

2015年底,我们发起了首次Kickstarter众筹,目标是1.5万英镑。我们用的是自研引擎的演示视频,尽管功能可行,但画面简陋、系统局限。

最终我们只筹到8438英镑。

失败原因有两个:

  1. ​过度承诺​​:我们设定了大量不切实际的延伸目标(完整战役、多人模式、关卡编辑器等),明显超出了团队能力。
  2. ​缺乏可玩原型​​:没有实际可试玩的版本,难以说服玩家信任我们。

尽管阿滕伯勒风格的叙事风格受到好评,但光有创意不足以让人掏钱。


五、引擎重生:告别自研,拥抱虚幻

首次众筹失败后,我们意识到必须快速行动,推出可玩演示。我们忍痛放弃了自研引擎,在Unity和Unreal Engine 4之间选择了后者——因其强大的图形表现、灵活的C++支持与团队技术背景高度契合。

转换引擎后,即便使用原有素材,游戏画面也立刻大幅提升。我们为演示版本谱写了背景音乐,进一步强化了地下世界的沉浸感。

这一版演示至今仍可在IndieDB下载,它成为了我们重建信任的起点。


六、第二次Kickstarter:务实与成功

2017年,我们再次发起Kickstarter。这一次:

  • 目标降至1万英镑,延伸目标更务实(如新增一种昆虫物种);
  • 提供了可下载的演示版本,清晰展示游戏循环与世界观。

结果不仅成功达成目标,还超额180%完成。


七、漫长EA:社区、坚持与成长

抢先体验持续了七年。在这期间,我们不断迭代:

  • 加入更多蚂蚁物种、敌人类型、环境机制;
  • 构建完整的战役模式与叙事框架;
  • 通过Discord、Reddit、YouTube与玩家保持密切沟通。

正是社区的支持与反馈,让我们在漫长开发中保持动力与方向。


八、结语:从蚂蚁到帝国

《丛林帝国》不再是最初设想的手机小游戏,也不再是《地下城守护者》的模仿者。它找到了自己的灵魂——那套让玩家与蚁群共舞的信息素系统,那种扮演自然之力的沉浸体验。

如果你问我们学到了什么?

  • 理想主义需要落地的支撑;
  • 玩家的信任必须用可触的产品赢得;
  • 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

而最终,所有这些曲折与选择,都让《丛林帝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