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与铁》是一款以1930年代悬浮纽约为背景的侦探游戏,融合冷硬派叙事与”新十朋克”美学,打造出既危险又迷人的黑色幻想世界。
想象这样一个世界:1930年代的纽约不再只是历史的尘埃,而是被重新编织进一片悬浮于云端的钢铁丛林。高耸入云的摩天楼不再静止于大地,而是以反重力姿态漂浮于苍穹;飞行汽车如夜莺般穿梭于霓虹与蒸汽之间;街头每一个人口中的低俗俚语,比亨弗莱·鲍嘉的电影台词还要锋利、还要鲜活。

这就是《以太与铁》(Aether & Iron)——由Seismic Squirrel带来的新派侦探游戏——为我们铺开的画卷。它既冷酷,又华丽;既坚硬如铁,又流动如以太。
在今年SGF上,我们有幸与游戏的叙事总监泰勒·惠特尼(Tyler Whitney)和制作人约书亚·恩兹(Joshua Enz)展开对话,聊了聊这款游戏的灵感来源与玩家可期待的感受。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得以提前踏入那片天空——漫步于云中酒吧、与神秘车手展开飞车激斗、探索侦探事务所中的每一个暗角。
这是一个值得“生活”其中的世界。
当1930年代遇见“新十朋克”
《以太与铁》中,玩家将扮演吉亚(Gia),一位运气总差那么一点点的私家侦探。她手里积压的案子多到能铺满整张办公桌,却依然得接下老板布莱克先生派来的新任务:护送一名叫内莉的女子前往“下层”街区。
然而任务迅速失控。两人双双陷入危机,内莉手中一份神秘文件不翼而飞,吉亚不得不再次提起那把旧式手枪,走入霓虹与阴影交错之地。
游戏采用双模式结构:一是探索。作为吉亚,你可以与环境深度互动,与角色展开对话,搜寻物品甚至悄悄留下某些“伏笔”。笔者试玩的部分发生在一间悬浮酒吧——玻璃地板之下云海翻涌,装潢既保留了1930年代地下酒吧的复古情调,又融入了所谓“新十朋克”(Neo-Dieselpunk)的美学语言。
问及为何将1930年代纽约与“以太”这种近乎未来主义的概念相融合,惠特尼的回答简洁却深刻:
“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既美丽,又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进一步坦言自己深受2004年电影《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的影响——尽管他笑称“我可能是唯一还认真喜欢它的人”。而我站在游戏里那座熠熠生辉的浮空城市中,恍惚间仿佛看见超人白银时代中的“大都会”:华丽、安全、光芒万丈——至少表面如此。
冷硬派的对话,诗意的灵魂
在试探性地摇醒一个醉汉、顺手摸走一瓶陈年威士忌后,我走向酒吧老板——布莱克先生的另一位“合作者”——开启了对话。
《以太与铁》的所有对话均为全程语音。你听到的不仅是台词,更是一个时代的呼吸、一种冷硬派(Noir)的节奏。那些华丽而迂回的措辞,那些突然插入的内心独白,并不只是为了交代剧情,而是真正地将你拖入吉亚的视角:她的犹豫、她的敏锐、她那近乎偏执的浪漫。
惠特尼坦言,写作的灵感来自于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菲利普·马洛。“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创作自由,而我把它写成了‘华丽得要命’的样子。”他笑着说,甚至引用了一句“像赤脚走在刀刃上”——“光是想到这个,我的脚趾都蜷起来了。”
而这把“刀”,正是《以太与铁》的叙事风格:危险,却又迷人。
对话中玩家常需做出选择:有些只是推动剧情;有些则需要特定道具才能触发;更有些依赖“语音检定”——你是否能用话语说服对方、套出线索,甚至骗过死亡?
此外,开发团队还透露:游戏在今年年底发售后,将陆续推出西班牙语与中文的文本本地化,并正在努力录制西班牙语和日语配音。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玩家能以母语沉浸在这场浮空黑色梦中。
《以太与铁》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是一封写给冷硬派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情书,也是一次对视觉与叙事美学的大胆实验。它用钢铁筑成世界,用以太注入灵魂——正如其名,既坚硬,又轻盈;既复古,又前所未见。
如果你也曾幻想过踏入一个霓虹与阴影共存、谎言与诗意共舞的世界,那么请记住它的名字:
《以太与铁》——今年冬季,与你相约云巅之上。
共享: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