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歌手亚历克西娅·埃弗林通过融合中巴音乐文化,用艺术搭建了两国交流的桥梁。
当亚历克西娅·埃弗林第一次站在《歌手2025》的舞台上,聚光灯下,她深吸一口气,用流利的中文唱起那首传唱千年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时,台下的观众先是惊讶,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巴西的桑巴节奏与中国传统旋律完美交融,成就了一场跨越东西半球的音乐对话。

这位来自巴西的音乐精灵,用她独特的艺术视角,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段动人的文化交响曲。亚历克西娅的中国之旅始于一个偶然的邀约,却注定成为她艺术生涯中最璀璨的篇章。”我在车里,看着街道,我想,’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对这片东方土地最真挚的惊叹。
在中国演出的日子里,亚历克西娅不仅带来了巴西音乐的热情奔放,更用心感受着中国文化的深邃底蕴。她与著名音乐人萨顶顶合作的《向上向月亮》,将巴西音乐的律动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悠远完美结合。当她谈起这次合作时,眼中闪烁着光芒:”这首歌讲的是红线,感觉我的音乐和她的音乐注定要相遇。”这种艺术上的共鸣,正是文化交融最动人的见证。
舞台之外,亚历克西娅的中国之旅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在张家界的奇峰异石间,她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交响乐;在洞庭湖畔,水天一色的壮阔让她体会到中国文人笔下的诗意情怀。更令人难忘的是在湖南的民族村寨里,当她敲击着中国传统鼓乐时,那种跨越语言的节奏共鸣让她热泪盈眶。”我看到中国人如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重他们的文化,”她动情地说,”就像在巴西一样,音乐、舞蹈和故事合而为一。”
亚历克西娅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城市中精心设计的绿色空间,现代建筑与传统元素的巧妙融合,都让她赞叹不已。”你以传统方式重建,这很美,”她这样评价道。在她眼中,中国在快速发展中依然坚守文化根基的做法,值得世界各国学习,特别是她的祖国巴西。
“巴西和中国可以互相学习,”亚历克西娅的这句话道出了文化交流的真谛。作为一个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音乐人,她深知不同文明对话的重要性。在她的音乐创作中,我们既能听到巴西热带雨林的生机勃勃,也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空灵意境。这种艺术上的融合创新,正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亚历克西娅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确实没有国界。当巴西的桑巴遇上中国的民乐,当热带雨林的热情碰撞江南水乡的婉约,产生的不是文化的冲突,而是艺术的升华。正如巴西驻华大使马科斯·加尔旺所说:”音乐无国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传达了仅靠文字无法表达的东西。”
在这个充满隔阂的时代,亚历克西娅·埃弗林用她的音乐搭建了一座连接中国与巴西的文化桥梁。她的经历启示我们:文化的差异不是障碍,而是创新的源泉;艺术的力量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心灵共鸣。当不同文明真诚对话,当各种艺术形式自由交融,人类文明才能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继续追随你的梦想,即使是疯狂的梦想。它们是地球的新愿景。”亚历克西娅对年轻艺术家的寄语,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艺术依然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语言,文化依然是连接不同民族最坚韧的纽带。
当亚历克西娅站在舞台上,用中文唱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巴西歌手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更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化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不同文明相互欣赏,各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人类共同谱写文明进步的新乐章。这或许就是音乐无国界最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