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为《GI Joe》角色扮演游戏推出的装备扩展手册,新增了大量武器、载具、角色自定义选项和任务规则,极大丰富了游戏的战术可能性和扮演体验。
审核人:泰勒·钱西
发布日期:2024 年 6 月 17 日上午 10:42
引言:工具,是战士的另一半灵魂
如果说 GI Joe 系列有什么令人着迷的核心,那一定是它对于“装备”的痴迷与热爱。从可变形坦克到激光步枪,从潜水艇到外骨骼装甲,这些工具不仅是战斗的延伸,更承载着一代人的幻想与热血。军事奇幻的底色之下,是“合适的人,在正确的时间与地点,用最称手的工具阻止邪恶”的浪漫主义信念。而《GI Joe 军需官的装备审查指南》(GI Joe Quartermaster’s Guide to Gear,以下简称《指南》)正是将这份信念转化为游戏体验的匠心之作。

尽管篇幅不算厚重,但这本 127 页的补充手册却诚意满满。它不仅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新选项,也为游戏主持人(GM)注入了更多战役设计与叙事可能。有些规则细致入微,有些则更侧重氛围营造,但无论如何,如果你希望让你的 GI Joe RPG 旅程更加丰满、更具沉浸感,这本书几乎是不二之选。
一、不只是装备表,更是一套“装备哲学”
《指南》绝非简单的新武器列表叠加载具图鉴。它真正在做的事情,是重新思考“装备”在叙事和机制中的意义。
比方说,游戏中经典的“装备征用”(Requisition)机制,原本模拟的是任务前简报与装备申领的过程——就像 Bond 从 Q 那里领取 gadgets,或者《碟中谍》小组策划行动方案。但原规则在某些情境中显得局限:如果任务发生在敌后深处、资源匮乏的地带呢?如果队员想要个性化改装自己的装备,使之成为角色成长的一部分呢?
《指南》提出了多种替代规则:
- 预算制征用:将技能检定转化为资源点数,让玩家自由“购买”任务所需装备,加快准备阶段的节奏;
- 按兵种分配:根据角色背景(如爆破专家、侦察兵)自动配发特定装备,强化职业认同感;
- 敌后搜刮与维修:引入类似《潜龙谍影》(Metal Gear)的长线任务规则,包括基于时间与环境限制的搜刮检定与维修挑战。
这些规则不仅扩展了战术维度,也更贴近真实军事行动中的资源管理逻辑。
二、新装备:在写实与科幻之间找到完美平衡
GI Joe 系列的魅力,正在于它游走在现实与科幻之间的审美。《指南》深谙此道。
武器与改装:除了经典的突击步枪、狙击镜、战术手雷,你还会发现:
- 频闪战术附件、人体工学握柄、隐藏式武器——适合隐秘行动;
- 压电炸药、分子缩放仪、甚至传说之剑“Excalibur”——致敬系列历史上那些疯狂又迷人的科幻设定。
防护装备的革新:《指南》引入了“Body Armor”(防弹装甲)作为一种新的 Battledress 类型。它提供临时生命值——在 Essence20 这个生命值本就稀缺的系统中,这一点额外缓冲往往能决定生死。更重要的是,防弹装甲不限于传统军事设定:从凯夫拉背心、皮革机车夹克,到实验性超金属制成的全身战甲,应有尽有。玩家甚至可以搭配两套 Battledress,只要其中一件是防弹装甲。
三、新角色选项:科技时代的新英雄模板
《指南》为玩家提供了大量科技导向的角色构建选项,完美契合现代乃至近未来的军事科幻主题。
新的起源(Origin)与影响(Influence):
- “Futurist”(未来主义者)起源让你和你的小队免费获得高科技装备,并降低高端装备的征用难度;
- “Leadfoot”(快车手)影响赋予你在高速载具追逐中的显著优势;
- 甚至还有一个“Technostalgic”(技术怀旧者)影响,鼓励角色使用老式、模拟式装备——在数字时代中,这种反向浪漫竟然异常带感。
新的角色焦点(Role Focus):
这是《指南》中最具突破性的部分,几乎每一个焦点都呼应着一种科技战术风格:
- 伪装突击兵(Chameleonite Commando):借助纳米易容技术成为渗透大师;
- 无人机步兵(Drone Pilot Infantry):随角色成长而强化的无人机伙伴;
- 技术军官(Tech Officer):能将驾驶(Driving)与瞄准(Targeting)转化为智力(Smarts)与速度(Speed)技能,用科技协调全场战术;
- 破袭游骑兵(Disruptor Ranger):专精破坏与生存,善于寻找敌方防线的漏洞;
- 自由boot客(Freebooter Renegade):现代海盗与私掠者,主场作战时极具威胁;
- 电子压制技师(Neutralizer Technician):战场黑客,能瘫痪敌方科技设备;
- 强袭先锋(Strafer Vanguard):结合防御盾牌与低空支援火力的移动堡垒。
如果你打算运行一个偏向《攻壳机动队》或《幽灵行动》风格的科技惊悚剧本,这些选项几乎可以说是必备的。
四、给GM的宝藏:规则变体与战役设计支持
《指南》真正的深层价值,在于它为游戏主持人所提供的工具箱。
载具战斗优化:
- 新增规则支持三维空间中的载具运动(比如空战或潜水作战);
- 可调整战斗地图规模以适应载具级遭遇战;
- “团队协同检定”(Group Specialization Test):当全员操作同一载具并执行复杂动作时,驾驶员掷 D20,其他队员按职责掷相应技能骰,整体视为一个专项检定——既简洁又富有协作感。
时代背景适配工具:
《指南》专门用一章讨论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运行战役的设想,从一战、冷战到遥远未来。遗憾的是,这一部分在“规则落地”上略显保守,并未提供大量预制数据或变革性机制。但它仍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思考:
- 野战装备与战斗服随时代变迁的可能性;
- 低科技环境下的资源限制与叙事挑战;
而在未来设定方面,《指南》则显得更具野心:
- 控制论增强、纳米虫注入、可分解物体的科技蜂群;
- 附带战斗加成与主动防御能力的植入体;
- 甚至包括一系列基于纳米技术的敌对威胁。
尽管这部分内容更偏向“灵感建议”而非“硬性规则”,但它成功勾勒出科技进化下的游戏边界,为 GM 的想象提供了扎实的起跑线。
五、结语:这不是扩展,而是“任务升级”
《GI Joe 军需官的装备审查指南》可能不是一本颠覆系统的革命性扩展,但它确实做到了:
- 为玩家提供更多样、更个性化的装备选择;
- 为角色构建注入科技基因与战术深度;
- 为 GM 提供灵活、实用的规则变体与战役设计框架。
如果你热爱 GI Joe 系列中那种“工具与英雄相辅相成”的浪漫,或者你希望让你的 RPG 战场更富层次感、更贴近军事科幻的质感——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你军火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利器。
毕竟,正如一位老军需官可能会说的:
“装备不代表一切——但没有装备,一切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