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幸存者本能》是一款画面震撼但玩法平庸的线性生存游戏,徒有巨兽宇宙的宏大背景,却未能讲好普通人的求生故事。
废墟城市中的人类如蝼蚁般挣扎求生,却始终逃不出怪兽宇宙的叙事桎梏
当金刚与阿巴顿在破碎的城市中咆哮对决,43岁的石油工人大卫正在为拯救女儿而奔跑。这不是传奇影业怪兽宇宙的又一部宏大史诗,而是一个普通人在泰坦巨兽阴影下的生存故事——《金刚:幸存者本能》试图讲述的,正是这些巨兽脚下凡人的悲歌。

波兰游戏工作室7Levels这次带来了与他们以往作品《Railbound》和《Inbento》截然不同的体验。作为开发商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项目,这款游戏背负着怪兽电影的沉重遗产,却选择了一条更加阴郁、更加深刻的叙事路径。
在巨兽蹂躏的废墟中奔跑
游戏开场便警示玩家即将面对“灾难”与“死亡”等严肃主题。你扮演大卫,一名普通的石油钻井平台工人,在接到金刚袭击城市的警报后,毅然踏上拯救女儿史黛西的旅程。撞毁的汽车成为他冒险的起点,废墟城市成为他的竞技场,而金刚与敌对巨兽的战斗则成为他必须穿越的背景。
游戏采用了2.5D写实风格平台玩法,让人想起《Flashback》和《Deadlight》等经典作品。战斗系统是其核心焦点,从游戏开始到结束,你都需要与名为“鬣狗”的流氓组织周旋,逐渐掌握近战与远程战斗的精妙平衡。环境陷阱的加入为战斗增添了策略深度,但招架机制的简单化设计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挑战性。
名不副实的类银河战士恶魔城设计
《金刚:幸存者本能》自称拥有类银河战士恶魔城式的关卡设计,但这可能是游戏最令人困惑的宣称。实际上,这可能是你玩过的最线性的“类银河战士恶魔城”游戏。更像是将体验微观化为独立关卡,几乎没有传统银河城的探索与回溯元素。
敌人会在已访问区域重新生成,这种情况不仅因为生成几率很低而罕见,更因为游戏几乎不鼓励探索。进度系统在这里成为双刃剑:一方面,大卫对抗鬣狗组织和泰坦巨兽的机械成长近乎完美;角色升级与故事进展紧密相连,工具替换得当,关卡设计也能很好地融合这些元素。
另一方面,游戏直到最后都充斥着无法回溯的点,几乎颠覆了类银河战士恶魔城的定义。你在一个区域能够获得的所有物品都可以当场获取,没有回头探索的动力,因为要么已经找到了一切,要么都与附近的叙事节拍相关。
巨兽的阴影与人类的渺小
游戏最令人惊艳的时刻,恰恰是金刚和其他怪兽宇宙巨兽的实际呈现。大卫经常被迫逃离这些不可战胜的庞大敌人,从而产生了一些紧张刺激的追逐场景。周围的环境在崩塌,规模感得到充分体现,逃生方式也各不相同。
这些追逐场景点缀在整个主线故事中,确实是你推进《幸存者本能》故事时少数令人期待的环节。我不会剧透具体情节,但这是一个罕见的故事链完全静止的案例——它拒绝向前或向后发展,忽视了角色塑造、动机和主题,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已经建立的“传说”。
以至于我个人觉得它对传奇影业怪兽宇宙的执着反而伤害了自身。
当故事成为传说的囚徒
试想一下,如果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在浴室场景就戛然而止,马里恩·克兰倒在地板上,镜头聚焦在报纸上然后淡出黑幕。然而当你查证时,发现希区柯克不得不停在那里,因为原作家罗伯特·布洛克还没写到马里恩的妹妹莱拉将如何参与故事。
这就是《幸存者本能》给人的感觉——一个被更大宇宙叙事所束缚的故事。如果大卫不是像一袋湿砾石那样平淡无奇,这一切或许还不那么糟糕。他的台词演绎与故事的整体基调相比显得生硬尴尬,仿佛他只是偶然闯入了这个叙事。他的推理和愿望从未真正实现,无论是出于写作意图还是其他原因,金刚的存在也未能被恰当感受。
最终裁决:迷失在巨兽的影子中
《金刚:幸存者本能》有一些做对的地方。作为一款被标榜为写实平台游戏的作品,其手感可圈可点,但类银河战士恶魔城元素的不成熟损害了整体体验。金刚和他的对手们咆哮登场,规模感恰到好处,却在整个故事中未得到充分利用。
无论是通过力量还是其他方式,这都是一款主要与自身遗产斗争的游戏,它试图表达某种观点或留下印记,却几乎未能成功。在巨兽的阴影下,凡人的故事本应更加动人,但当传说成为枷锁,再好的本能也难以幸存。
《金刚:幸存者本能》就像那些被困在怪兽脚下的普通人:有着闪光的时刻,却始终难以挣脱宏大的叙事桎梏,最终在巨兽的阴影中迷失了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