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iment》是一款以中世纪手抄本为灵感的叙事杰作,玩家通过擦写历史的选择,在层层叠加的叙事中重塑真相与命运。
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有些作品生来就是为了打破常规。黑曜石娱乐(Obsidian Entertainment)的《Pentiment》便是如此——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张被反复刮擦又重写的羊皮卷,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性抉择的互动叙事杰作。它的诞生,源于一个简单的动作:用一块光滑的卵石,擦去书页上的文字与图像,重写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重写本:一个充满禁忌与可能性的隐喻
《Pentiment》的开场如同一场沉默的仪式。玩家被邀请抹去一页拉丁文圣经——那句“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不仅出自《约翰福音》,更是向翁贝托·埃科的小说《玫瑰之名》致敬。游戏总监乔什·索耶(Josh Sawyer)刻意选择了这一场景,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深层的隐喻:历史从来不是单一的真相,而是层层叠加的叙事。就像中世纪的重写本(palimpsest),被刮去的文字之下,总留有过去的痕迹。
这种设计不仅是一种美学选择,更是一种哲学立场。索耶曾说:“你正在创造你自己版本的故事。而且,你的故事是建立在你之前的许多其他故事之上的。”这句话道出了《Pentiment》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一个发生在16世纪巴伐利亚修道院的谋杀谜案,更是一场关于历史、记忆与叙事的沉思。玩家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推断,甚至每一次的犹豫,都在重新定义故事的走向与意义。
从灵感来源到艺术成型:翁贝托·埃科与中世纪欧洲的阴影
《Pentiment》的灵感直接来源于翁贝托·埃科的《玫瑰之名》。这部小说不仅以同样的拉丁文经文开场,更同样探讨了知识、权力与叙事的复杂性。但索耶和团队并未止步于此。他们深入研究了16世纪欧洲的日常生活——从手工业行会的运作到宗教改革的暗流,从民间传说到书籍印刷的革命。
游戏的艺术风格更是对中世纪手抄本的直接致敬。粗犷的木刻版画风格、动态的笔触效果、甚至文字本身的呈现方式,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本活生生的泥金手抄本中。这种视觉语言并非仅仅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强化叙事的沉浸感。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页历史文献,等待玩家去解读、质疑甚至颠覆。
叙事作为游戏的核心机制
在大多数角色扮演游戏中,玩家的选择往往体现在战斗、技能或道德取舍上。但《Pentiment》完全不同。它的核心机制是叙事本身——你通过对话、调查甚至谎言来塑造故事。你选择的背景、职业甚至兴趣爱好,都会影响你所能获取的信息和所能说服的人物。
这种设计让游戏不再是关于“赢”或“输”,而是关于理解与误解。你可能会因为一个错误的推断而冤枉无辜,也可能因为一次偶然的对话而发现关键线索。历史不再是固定的剧本,而是一片模糊的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可能性。
情感的重写本:玩家与角色的共鸣
《Pentiment》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情感的细腻刻画。游戏中的角色不是非黑即白的符号,而是有着各自动机、恐惧与希望的复杂个体。修道院中的修士、小镇上的居民、甚至你扮演的画家安德烈亚斯,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求存。
当你做出一个决定时,你不仅改变了故事的走向,更改变了这些虚拟生命的命运。这种情感上的重量,让《Pentiment》超越了一般的侦探游戏或历史模拟——它成为了一面镜子,反射出人类叙事中的永恒主题:对真相的渴望、对权力的质疑以及对意义的追寻。
结语: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的杰作
《Pentiment》很难被归类。它既是历史小说,又是侦探故事;既是艺术实验,又是哲学探讨。但它最终的成功,在于它勇敢地拥抱了叙事的不完美与复杂性。就像一块重写本,它允许玩家在历史的裂缝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些痕迹终将被时间覆盖。
正如索耶所说,你的故事建立在无数其他故事之上。而《Pentiment》正是这样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历史与叙事的深情致敬。它提醒我们:真相或许永远无法完全捕捉,但正是在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