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克洛托》作者黑麦以自然为灵感,用细腻笔触构建了一个关于人性与选择的悬疑世界。
自然之趣与悬疑之思的奇妙交融
在喧嚣都市的某个安静角落,有一位与自然为伴的创作者——黑麦。她基本信息栏里简单写着“喜欢音乐、动物和自然界的东西”,这份质朴的喜好背后,藏着一个能够构建出《寻找克洛托》这般宏大世界的灵魂。
这位看似田园系的作者,却创作出了一部情节紧凑、发人深省的科幻悬疑漫画,让人不禁好奇:在这位恬静释然的创作者心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精彩宇宙?
源于自然的创作灵感
“最初的想法是来自人体由各种元素组成。”黑麦这样描述《寻找克洛托》的起源。自然界的元素何其繁多,不同的元素组合成不同事物,相互关联、重叠,构成庞杂的体系。
面对这个难题,黑麦做了巧妙简化:“假设漫画里的中间人能分解人体中这么多种元素,那他们也就能分解其他也具备了这些元素的物体,分解的范围变得非常大。为了便于讲述故事,最后把设定简化为只有动物粒子和植物粒子这两种。”就这样,一个神秘世界的框架悄然成形。
构建精密的故事宇宙
《寻找克洛托》的读者都能体会到,这部漫画的剧情庞大而复杂。每个人物都互相关联,各自有着完整的故事线。环环相扣的情节,在一个节点结束的同时必然牵引出下一个节点,让人欲罢不能。
黑麦特别强调了长篇漫画框架的重要性。“做好故事大纲对于我这种非常容易跑偏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她笑着说道。这个框架让她在创作途中即使加入新想法,也不至于让故事失控跑偏。
转型之路的挑战与突破
从魔幻、搞笑到少女、生活,黑麦以往的作品风格多样。《寻找克洛托》是她首次尝试悬疑风格,对剧情设置和读者吸引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然黑麦表示不管哪种风格,创作的困难大概都是一样的,但《寻找克洛托》需要更加严谨,细节的前后衔接必须完善,才能让读者相信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写脚本的时候,我会很头疼,经常对着电脑发呆,一坐就是一整天去理顺这些前后的伏笔。”黑麦坦言。想象着她认真思索的表情,这份对细节的苦思冥想,正是对作品和读者负责的体现。
还有一个看似微小却让她困扰的问题——漫画中的角色几乎都哭过。“每个角色每次哭的时候都需要表现出性格和情绪在细节上的差别,这也算是让我很头疼的一件事吧。”
角色如儿女,创作即成长
作为读者,我曾为故事中的人性表现而震撼。当看到小花用小羽的身体活下来时,我不禁愤怒不已。但黑麦的一席话却让我有了新的理解。
对作者而言,角色就如她的儿女,即使是自然而然发展出的情节也让她难过。“每个角色都会有一段印象比较深的情节,”她分享道,“冉萤毒杀自己养父的时候;苏鹰得知未婚妻最后对自己说那几句话的真正含义;叶蜥看到小羽死亡后的第一次暴怒;森原在自己最爱的妻子和残疾的孩子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些都是让我在创作的过程中觉得很痛苦的情节,因为痛苦所以印象就比较深。”
结局之后,故事仍在继续
对于《寻找克洛托》的完结,读者们充满不舍。很多人询问会不会开第二部?会不会出番外?黑麦的回答每次都是一样的,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暂时没有创作第二部的打算,但番外还有可能。她称完结作品中的角色就像是“脱离了自己掌控,在另一个时空里继续生活的陌生人”,但仍然笑着透露了一些番外可能出现的剧情。
“如果有后续的话,毫无疑问叶蜥是一定会回到尚敏身边的。叶蜥的离开只是一种过渡,回到养父母家更像是在重新面对以前留下的问题,毕竟之前是因为哥哥的恐惧和暴力才离开了的,也是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些都是需要叶蜥回到最初这个地方重新面对才能完成自我修复的。所以等他再次回到尚敏身边时应该就能变得比结局那会更加成熟了吧。”
能力无善恶,人心定是非
在采访的最后,我提出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假设现实真如《寻找克洛托》中的世界一样,人类可以被分解,你会欣然接受还是?”
黑麦的回答出乎意料地坚定——她会接受。因为她相信分解能力本身并不具备善恶,用来做什么是由掌控它的人决定的。在漫画里,为了让这种能力不被过度滥用,她做了很多约束的设定。在现实中,则需要比漫画中更强而有力的监管机制。
一部漫画作品的诞生,从最初到终结都饱含作者的心血。不管受到怎样的启发,遇到怎样的困难,经历过怎样的痛苦,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有那一页页精致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剧情。
读者的一句赞叹,一些发自内心的感想,在作者眼中都是对努力的最大肯定。《寻找克洛托》或许已经完结,但黑麦创造的那个世界,以及其中关于人性、生命和选择的思考,仍在读者心中延续。
这位田园系作者用她的方式告诉我们:最复杂的人性故事,往往源于对自然最简单的热爱;最宏伟的想象宇宙,常常来自最宁静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