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质存在》上手前瞻 | gamescom 2025: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识质存在》概念惊艳但试玩版略显粗糙,是一款潜力巨大但仍需打磨的革新射击游戏。

踏入科隆展览中心人头攒动的展厅,我心中怀着一份特别的期待。在无数炫目的霓虹与震耳的音效中,我寻找着那个名字——《识质存在》。这款游戏自首次公布概念以来,便以其“入侵+射击”的大胆设计理念萦绕在我的脑海,像一颗等待萌芽的种子,孕育着改变射击游戏基因的可能性。

当我终于握住手柄,进入《识质存在》的试玩世界时,最初的那一刻确实感受到了创意的闪光。游戏试图打破射击游戏的传统框架,将“意识”与“物质”的哲学思辨融入玩法核心。你不是在简单地射击敌人,而是在入侵他们的存在本质,重构战场的基本法则。这种理念让我想起年轻时第一次玩到《传送门》时的震撼——那种重新定义游戏类型的勇气与野心。

游戏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数字形而上学”风格。场景在实体建筑与数据流之间不断转换,敌人被击败时不是简单地倒地,而是像破碎的代码般分解重组。这种视觉表现与游戏的核心概念相得益彰,创造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未来战场。音效设计同样值得称道,环境音与武器声效形成奇妙的和谐,时而低沉如意识深处的嗡鸣,时而尖锐如系统崩溃的警报。

然而,当新鲜感逐渐褪去,我不得不面对试玩版本中明显的粗糙之处。战斗遭遇设计显得过于简单,缺乏策略深度和变化。敌人AI似乎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行为模式单一可预测,难以展现游戏概念中应有的智能对抗。我期待中的“入侵”机制——那种需要在意识与物质层面同时作战的复杂体验——在实际游玩中简化成了几个按键操作的循环。

探索环节同样令人感到遗憾。游戏世界虽然视觉上引人入胜,却缺乏让人驻足深思的个性内容。环境交互显得表面,隐藏的秘密和收集要素未能与核心玩法形成有机联系。我发现自己只是在机械地从A点移动到B点,而非真正沉浸在这个本应充满惊奇的世界中。

最让我感到矛盾的是,我能清晰地看到《识质存在》蕴含的巨大潜力。那些惊鸿一瞥的精彩时刻——比如短暂地入侵敌方意识,从而预见其行动模式;或者重构战场物质,创造临时掩体——都证明了这款游戏本可达到的高度。正是这些灵光乍现的瞬间,让我对游戏的未完成状态感到格外惋惜。

与开发团队简短交流后,我了解到试玩版本确实是一个相对早期的构建。他们眼中闪烁的热情与信念让我相信,这些明显的问题并非源于理念缺陷,而是需要时间打磨的执行挑战。主设计师告诉我:“我们想要创造的不是又一款射击游戏,而是一种关于意识与存在的新语言。”这句话至今回荡在我心中。

离开试玩区时,我的心情复杂难言。《识质存在》就像一位天赋异禀却尚未经打磨的艺术家,有着颠覆传统的野心和愿景,却还没有完全掌握表达这些理念的工具。它站在射击游戏的边界上,一只脚已踏入未知领域,另一只脚却仍被传统所束缚。

我依然期待《识质存在》能够展翅高飞,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游戏行业最需要的那种创新勇气。现在的它或许还只是一块粗糙的钻石,但我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精雕细琢,它终将闪耀出改变类型游戏格局的光芒。

这次试玩就像瞥见了一场未完成的革命,虽然尚未成功,却已让人看见未来的可能性。我衷心希望到正式发售时,《识质存在》能够完全实现其大胆的愿景,为我们带来一场真正革命性的游戏体验。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