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江铁红:用生命奔腾的民族舞蹈传承者

57岁的舞蹈教育家江铁红因一段即兴蒙古舞视频走红网络,用毕生热情传承民族舞蹈,诠释”艺术无关年龄”的真谛。

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排练厅里,鼓点与蒙古传统弓乐器莫林库尔的旋律交织成一曲草原的赞歌。57岁的江铁红,这位银发舞者正带领学生们排练蒙古族经典舞蹈《奔腾》。他的动作精准有力,每一次跳跃、每一次跺脚都仿佛将广袤草原的豪迈气息带入室内。2024年,一段江铁红与学生即兴共舞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轰动,这位”银发舞者”用他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证明:真正的舞蹈艺术,远不止于年轻的外表。

2024年的那个春日,排练厅里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学生们正在为《奔腾》的演出做最后准备,突然有人提议:”江老师,和我们一起跳一段吧!”尽管身着与排练厅格格不入的灰色Polo衫和黑色皮鞋,江铁红还是欣然应允。当音乐响起,这位略显丰满的中年男子瞬间化身草原上的骏马,每一个关节都柔软流畅,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力量。这段被同事偶然拍下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点击量很快突破百万。网友们惊叹:”这才是真正的舞蹈艺术家!””他的每个动作都在讲故事!”

“舞蹈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江铁红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它需要的是生活的积淀,是与艺术长久的对话。”这段意外的走红让他更加确信:民族舞蹈的传承需要打破年龄与形式的桎梏,让舞蹈回归到生命体验的本质。在他看来,舞蹈教育不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院长,江铁红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活力。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他已经在排练厅开始热身。从藏族的热巴鼓舞到维吾尔族的赛乃姆,从朝鲜族的农乐舞到彝族的跳菜,他不仅指导学生排练,更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舞蹈需要肌肉记忆,”他常说,”只有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让舞蹈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江铁红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草原奔马图,那是他艺术生涯的写照。1989年,年轻的江铁红第一次在中央民族大学的课堂上接触《奔腾》,就被这支舞蹈深深吸引。三十年后,他成为这支经典舞蹈的第五代领舞,带领团队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如今,作为教育者,他培养的学生已在全国各类舞蹈比赛中获奖30余次。

在江铁红的舞蹈哲学中,传统与创新如同车之两轮。他主导创作的《赞格》《竹舞》《勇敢的心》等作品,既保留了民族舞蹈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舞台艺术的元素。”传统是根,创新是花,”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创作理念,”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创新才能让传统永葆生机。”

2016年,为了复出演出高难度作品《人生在闪烁》,江铁红减重40公斤。这段经历成为他教导学生的最好教材:”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修行。当你为热爱的艺术付出全部,艺术也会回报你意想不到的收获。”2021年,他再次领舞《奔腾》,用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息,奔腾不止”的艺术追求。

在江铁红看来,民族舞蹈是一个民族活的记忆,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他常常带着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与当地艺人同吃同住,学习最原生态的舞蹈语言。”真正的舞蹈教育在课堂之外,”他说,”只有走进田野,才能触摸到民族舞蹈的灵魂。”

如今,年近六旬的江铁红依然保持着每天练功的习惯。在排练厅的镜子前,他的身影与年轻学子们融为一体,银发与黑发共同舞动着生命的韵律。对他而言,舞蹈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我对话、与世界沟通的永恒语言。

“当一只幼鸟的翅膀还没有完全长出来时,它所能想到的就是用力拍打。只有当它的力量被磨练到一定程度时,它才能翱翔在浩瀚的天空中。”江铁红常用这个比喻教导学生。而他自己的艺术人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从青涩舞者到成熟艺术家,从舞台表演到教育传承,他用半个世纪的坚持诠释着舞蹈艺术的真正内涵:那是一种经过岁月淬炼的自由,一种用生命奔腾的美丽。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