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软件:亡灵竞技场》目前是一款创意有趣但玩法粗糙的抢先体验游戏,其独特的穿越叙事和复古地图设计展现了潜力,但枪械手感和AI等问题亟待改进。
撰文:奥斯汀·萨瑟
还记得90年代中后期吗?那些充斥着局域网派对、弥漫着披萨香味和激烈喊叫的夜晚,屏幕上《雷神之锤》与《虚幻竞技场》的光影交错,构成了无数玩家心中难以磨灭的黄金时代。可惜的是,当那些经典之作风靡全球时,我大概还在婴儿床上咿呀学语,与鼠标键盘无缘。然而,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却像一颗种子,深植于心。于是,我总在旧作的重温中,或是在那些试图复刻“婴儿潮射击游戏”精神的现代作品里,寻找那份失落的激情。《幽灵软件:亡灵竞技场》便是这样一款游戏——它带着赤裸裸的野心,试图将玩家拉回那个纯粹、快节奏的竞技场。我感受到了开发团队的热情,也为其试图编织的神秘叙事所吸引;但遗憾的是,作为一款抢先体验游戏,它在核心玩法的打磨上,还远远未准备好。

一场穿越时空的叙事实验
《幽灵软件》的雄心,首先并不体现在它的玩法上——那依然是经典竞技场射击的框架:快节奏移动、资源控制、地图熟悉度。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叙事野心。在这类通常以“见面就干”为核心的类型中,一个强有力的故事实属罕见。而《幽灵软件》偏偏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它让你扮演莫莉,一个来自遥远未来的角色,她显然已经死了,却又被复活,并被扔进了一个类似于90年代FPS游戏的虚拟世界。
召唤她的是一位名为“巫师”的神秘存在,他似乎只是为了自己病态的娱乐,将莫莉和其他类似的对手投入这场无尽的厮杀。在我体验完游戏的前三章后,“巫师”的真正动机依然成谜,但一个宏大的谜团已初现端倪。这个“被迫参加FPS锦标赛”的前提本身带着一种荒诞的趣味,而角色们身处困境中的混乱对话,也确实勾起了我对背后传说的好奇。不得不说,前两章的节奏略显缓慢,未能立刻抓住我,但第三章的转折让我庆幸没有过早放弃。
当故事中的角色们莫名被抛回“现实世界”时,游戏的创意才真正闪光。你被困在一个充满机器人的设施中,必须杀出一条血路。最妙的是,与虚拟世界中的科幻武器不同,在这里你使用的是更“真实”的枪械。移动方式也变得脚踏实地——你无法再二段跳,跳跃高度也大幅受限。这种在射击游戏中切换“游戏内”与“现实”规则的设定,无疑是一个绝妙的转折。 它让我看到了游戏在叙事层面的潜力。我只希望,它的玩法能配得上这个有趣的内核,因为就目前而言,是故事,而非射击,在拉着我前进。
粗糙的战场:枪械、AI与未打磨的体验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我在《幽灵软件》中的旅程,充满了各种Bug、僵硬的人工智能和令人不悦的枪械手感。整体体验给人一种尚未打磨的粗糙感,这在占游戏核心的“山丘之王”、“夺旗”和“死斗”模式中尤为明显。
首先,枪械缺乏“灵魂”。 射击游戏的核心反馈之一,就在于枪械的打击感与音效。然而,《幽灵软件》中的武器普遍缺乏冲击力。标准手枪听起来像小鸡的啾鸣,双管霰弹枪的射程近得可怜,所有武器的音效都显得软弱无力。虽然开发者设计了一些独特机制的武器,例如发射爆炸泡泡的枪,颇具想象力,但我始终无法克服一个事实:没有一把枪能带来“一击必杀”的爽快感。 我们怀念《雷神之锤》中的火箭筒,或是《虚幻竞技场》中的震荡枪,它们不仅是地图上的战略资源,更是情绪的引爆点。而《幽灵软件》的武器库,目前还缺少这种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传奇”存在。
其次,人工智能的行为堪称“灾难”。 游戏的本意是让AI模拟真实玩家的行为,以增加对抗的不可预测性。这个想法很酷,但执行起来却导致了极其混乱且并不愉快的战斗体验。敌人会像嗑药一样毫无规律地之字形移动,让你难以瞄准。更糟糕的是队友AI。在团队模式中,所谓的“队友”往往会卡在墙上、完全静止,或是在一小块区域无意义地徘徊。这造成了一种虚假的难度:我常常需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三名敌人,同时完成目标,孤独得如同在玩单人战役。
希望之光:地图设计与沉浸氛围
尽管问题不少,但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主线外,《幽灵软件》仍有其闪光点,主要集中在地图设计上。游戏的竞技场确实精准地复刻了90年代经典地图的风格——错综复杂的通道、 strategically placed 资源点、垂直交错的空间结构。能看出开发者在场景构建上投入了大量心血。
一个特别用心的设计是,开发者鼓励玩家在通关后重返这些空无一人的地图进行探索,并收集隐藏物品。独自漫步在这些曾经喧嚣、如今死寂的竞技场中,是一种奇特的体验。 那种空旷感带着一丝诡异,仿佛在无声地诉说:这些昔日充满玩家欢笑与呐喊的战场,如今已被时间遗忘,静静腐朽。这种氛围的营造,巧妙地与游戏“亡灵竞技场”的主题相契合,是游戏在叙事之外,另一个展现其艺术意图的亮点。
结语:一封未完成的情书
坦白说,我并不想因为当前的粗糙而全盘否定《幽灵软件》,以至于吓退那些可能真心喜欢它的玩家。故事自带的B级片俗气感,反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谜团,是真正驱动我玩下去的动力。
它就像一封写给竞技场射击游戏黄金时代的情书,情感真挚,但字迹潦草。枪械手感、AI逻辑、音效反馈——这些核心玩法要素需要的是大刀阔斧的革新,而非细枝末节的修补。 幸运的是,游戏正处于“抢先体验”阶段,这意味着它拥有充足的成长时间。我相信,只要开发团队能倾听社区反馈,在这些关键领域深耕细作,《幽灵软件》完全有潜力兑现它的承诺,从一封草稿,蜕变为一首让老玩家热泪盈眶、新玩家心潮澎湃的竞技场颂歌。
我会持续关注它的发展,并衷心期待它的成功。毕竟,谁不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局域网派对”,哪怕只是在线上,让我们能再次体验那种最纯粹、最疯狂的射击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