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E 2K24》内容量庞大、玩法扎实,但模式过多导致体验臃肿,新内容亮点不足,更像是一部合格的年货作品而非革新之作。
对我而言,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职业摔角终于摆脱了那个陈腐的“假打”标签。在《WWE 2K24》的开场中,解说员科里·格雷夫斯将摔角定义为一种艺术形式——我完全认同这一观点。这是一个宏伟的戏剧舞台,如此宏大又充满感官刺激,让你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种极致张扬的表演氛围。正是这种理念,让WWE游戏系列蜕变为年货级作品,而最新作《WWE 2K24》已然登上擂台。

作为WWE 2K年货系列的最新篇章,本作以庆祝《摔角狂热40周年》为主题拉开帷幕。与十年前《WWE 2K14》的庆典模式相呼应,本次游戏将聚焦于摔角狂热品牌的历史荣光。除此之外,游戏还包含了丰富的战役模式、回归的棺材赛与铁手套赛等经典赛制,以及一如既往强大的角色创作系统,让你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摔角宇宙。
如果你购买本作的主要目的是与好友痛快淋漓地对战,或是用最低数值创建搞笑版仇人角色,那么《WWE 2K24》绝对能满足需求。它依然是对这种已成为文化符号的体育娱乐形式的华丽呈现——既然用户需求始终未变,开发者自然无需过度调整。就连角色创造系统也对玩家的各种奇思妙想展现出惊人的包容度。
(游戏引擎截图:两名摔角手在救护车顶展开对决)
但需要指出的是,游戏对武器的整合处理仍显生硬。任何比剑道棍更大的武器在断裂前都只是摆设,将其融入比赛流程更是令人头疼。多数攻击动画缺乏连贯性,导致大量动作衔接出现违和感——这显然是游戏引擎同时处理海量运算时的必然代价。通俗来说,就是卡顿感明显,而这可能正是部分玩家追求的真实体验。
视觉表现同样存在短板。《WWE 2K24》在某些方面的呈现堪称平淡。你期待的是绚丽的烟花、沸腾的人群、漫天飞舞的应援牌,但即便在主舞台场景中也难以感受到这种激情。整体画面质感仿佛落后时代十年,使得整个体验趋于平淡,甚至让人怀念早期作品用两帧动画呈现的锯齿状人群——至少那种粗糙感反而更具生机。
平心而论,关于核心玩法确实已无太多可赘述。作为成熟系列,WWE 2K早已完善了基础框架,如今能做的更多是局部调整与内容增补。在深入探讨具体模式前,必须强调本作最大改进:主菜单直通核心功能的极简设计。但偏离这条主路径后,你会面对海量内容选项,以至于难以决定从何开始。
(游戏引擎截图:女子摔角手在角柱顶端向观众致意)
内容量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庞杂。作为竭尽所能展现WWE品牌历史的作品,《WWE 2K24》的用户界面却令人望而生畏。各种缺乏上下文说明的图标让《我的GM》模式看起来像是实习生制作的电子表格,玩家注定要在无数界面中艰难摸索。
作为年货作品,《WWE 2K24》包含了所有预期内容甚至更多——这种贪多求全的野心既令人钦佩也暴露弊端。为了覆盖所有受众,许多新内容(包括摔角狂热庆典)反而显得单薄。其“摔角狂热传奇”模式几乎完全复刻《WWE 2K14》的“摔角狂热三十年”架构,要求玩家通过完成特定目标重现经典赛事。
这本是沉浸怀旧情怀的绝佳场景,但刻板的目标清单与自由摔角风格本质相悖。当游戏允许你直接观看历史时刻时,强制操作反而显得冗余。这种设计思维也蔓延至“我的崛起”模式下的“ Unleashed”与“Undisputed”战役章节。
(游戏引擎截图:送葬者正将对手放入棺材)
这听起来很荒谬不是吗?在一款可以暴揍当下热门梗角色的游戏里吹毛求疵——但这正是WWE 2K的症结所在:问题不在于“我们能增加什么”,而是“今年应该突出什么”。本次虽然以摔角狂热为核心概念,但这一主题反而被常年存在的传统模式稀释,导致整体体验受损。
尽管呈现方式存在缺陷,但摔角狂热伪纪录片模式的节奏把控可圈可点。作为彰显40周年庆典的核心内容,它堪称WWE辉煌历史的无损精选集。然而在实际体验中,这个模式并非真正的主赛事——甚至很难说清哪个模式才配得上这个称号。这已不是后厨厨师太多的问题,而是根本分不清哪道才是主菜。
(游戏引擎截图:摔角手泽琳娜·维加走向擂台)
在令人窒息的模式堆叠中,《WWE 2K24》的真正魅力时常若隐若现,但若细心品味,仍能发现闪光之处。与其说是“年货疲劳”,不如说是内容过载导致的整体质感稀释。本作向着更坚实的核心迈进了一步,但确实需要一场彻底的“减脂手术”。
WWE 2K24 最终评测结论
如果你追寻的只是最纯粹的摔角体验——那种老派的西部式肉搏碰撞,那么《WWE 2K24》绝不会让你失望。从内容体量而言,它足以支撑玩家直到《WWE 2K25》问世(甚至能撑到摔角狂热50周年),但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其中有多少内容能带来持久满足?当眼前充斥着过度包装的衍生内容时,很难看清什么才是值得关注的主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