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巫师》是一款让玩家扮演既强大又笨拙的巫师,通过轮流施放必然搞砸的魔法来创造爆笑故事的即兴角色扮演游戏。
魔杖一挥,灾难即至。在这款游戏里,最无能的巫师往往能制造最令人捧腹的魔法灾难。

“我试图用魔法把茶杯变成一只金丝雀,结果现在茶壶正在用约克郡口音朗诵情诗!”“我的隐身咒似乎只隐去了我的衣服,现在会议室里的其他人正假装没看见我的条纹内衣。”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正是《Hello Wizard I Have a Problem》(你好巫师,我有一个问题)的核心魅力。
这款即将面世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戏邀请玩家扮演一群既强大又无能的巫师,在魔法与混乱的碰撞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荒诞喜剧。
01 巨蟒遗风,无厘头魔法喜剧的桌面复兴
当我们想到奇幻喜剧,脑海中自然会浮现蒙蒂·派森(Monty Python)那些经典的无厘头场景——《Hello Wizard》正是继承了这一血脉。游戏设计明显受到《巨蟒组》之《圣杯传奇》和《人生七事》等经典作品的启发,将那种荒诞与智慧并存的幽默感融入游戏机制。
但与单纯观看喜剧不同,这款游戏让玩家成为喜剧的创作者。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施展那些注定会出差错的魔法,而其他玩家则共同扮演“现实”的角色——决定这些法术会以怎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偏离预期。
这种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RPG中GM(游戏主持人)与玩家的固定分工,创造出一种更加民主且不可预测的游戏体验。
02 规则颠覆,当每个玩家都成为故事的主宰者
《Hello Wizard》最革命性的设计在于其轮流扮演机制。与传统RPG中固定的GM角色不同,这款游戏中每位玩家都轮流扮演玩家角色和GM角色。
每个场景都有一名玩家作为施法者成为焦点,目标是用法术给其他巫师留下深刻印象。而其他玩家则集体扮演GM的角色,决定这些法术如何出错以及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种设计不仅消除了传统RPG中GM准备工作的压力,还创造出一种高度协作的即兴创作环境。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控故事走向,因为每个决定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或者说,是集体“恶作剧”的结果。
03 混乱生成器,超过20万种魔法灾难的可能性
游戏的核心机制在于其独特的问题生成器——这个工具能够为可能的灾难性结果提供超过20万个提示。这些提示既是灵感来源,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引擎。
想象一下:你试图施展一个简单的照明咒语,但骰子决定(或者说是其他玩家决定)你的法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也许你的魔杖开始不停地唱起航海民歌,或者你召唤的光球有着强烈的意见,总是对你的冒险选择提出批评。
这种机制确保了每个游戏环节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惊喜和自发的创造力。玩家不仅仅是在遵循预设的剧本,而是在共同创作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喜剧故事。
04 印象分竞赛,无能的巫师们也在乎胜负
尽管混乱和幽默是游戏的核心,但《Hello Wizard》还是加入了轻度的竞争元素。游戏会在每个玩家都有机会施展几次魔法后结束,玩家们会计算“分数”——由一套宽松的即兴系统决定——来评选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巫师。
这里的“印象分”并非来自法术的成功与否,而是来自于其创造的娱乐价值、创意和故事的趣味性。一个彻底失败但极其有趣的法术可能比一个简单成功的法术获得更高分数。
这种评分机制鼓励玩家拥抱失败,将灾难视为机会,将尴尬的魔法事故转化为喜剧黄金。正如即兴喜剧的第一规则——“是的,而且……”(Yes, and…)——玩家被鼓励接受并扩展彼此的想法,共同构建越来越荒诞的叙事。
05 同类相较,为何《你好巫师》独具魅力?
在轻松向RPG领域,《Hello Wizard》并非独行者。像《勇者斗恶龙》或《小鼠守护者》这样的游戏也提供轻松愉快的体验,但《Hello巫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全拥抱混乱和不可预测性的理念。
游戏并不试图控制或引导故事走向某个特定方向,而是为意外和自发现象创造空间。这种设计哲学让它与《我们在阴影中做什么》和《 mighty boosh》等作品有着相似的精神——这些作品都庆祝怪癖、非常规思维和幽默的意外转变。
对于寻求轻松愉快、充满笑声的游戏体验的团体来说,《Hello Wizard》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载体。它不需要玩家掌握复杂的规则系统,也不需要提前准备大量材料——只需要愿意放下戒备,拥抱内心的笨拙巫师。
游戏结束后,巫师们计算着各自的“印象分”,但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胜利不属于分数最高者,而是属于那个让茶壶唱起歌剧、让书本长腿逃跑、让城堡里的盔甲跳起芭蕾的玩家。
在《Hello Wizard》的世界里,最成功的法术往往效果与预期截然不同,却因此成为了最难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