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人生4:生与死》从婚礼DLC的混乱中吸取教训,通过更灵活的仪式设计和情感系统,让死亡告别既庄重又不失系列特色的幽默与自由。
在《模拟人生》的世界里,死亡从来不是终点。它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一次老去的告别,甚至是一场荒诞的闹剧——比如那位在葬礼现场突然开始做俯卧撑的不速之客。但即将于今年万圣节推出的最新扩展包《生与死》(The Sims 4: Life and Death),却试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与深情,重新定义这个虚拟世界中对生命与逝去的理解。

而这一切,源于三年前那场轰动社区的“婚礼灾难”。
婚礼的闹剧:当神圣时刻遭遇模拟世界的无政府主义
2022年2月,《我的婚礼故事》(My Wedding Stories)作为一款以浪漫与承诺为主题的游戏包正式上线。玩家们原本期待着庄严的宣誓、动人的舞蹈和温馨的亲友祝福,结果却等来了一场“模拟式”的混沌:宾客在过道上做俯卧撑、主控角色突然失控跳舞、甚至新娘本人扔下捧花跑去烤炉前做料理。
其中最“经典”的一幕,是一位穿着礼服的邻居在婚礼进行中突然趴下做起俯卧撑——这一画面迅速成为《模拟人生4》Bug文化的标志性场景。玩家们哭笑不得地说:“这哪是婚礼?这是喜剧现场。”
但笑声背后,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模拟人生》的自由度过高、AI逻辑难以预测,导致“结构化叙事”与“开放沙盒”之间产生了根本性冲突。《我的婚礼故事》试图用脚本化事件约束模拟市民的行为,结果却适得其反。
从混乱中学习:《生与死》的转向与突破
《生与死》扩展包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对《我的婚礼故事》失败经验的回应与修正。开发团队并没有放弃“仪式感”这一核心诉求,而是转而采用更灵活、更尊重模拟市民自主性的设计哲学。
据本包首席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们不再试图强制模拟市民‘应该做什么’,而是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情绪系统、更细腻的社交互动选项,以及更贴近真实的环境响应机制。”
举个例子:在葬礼场景中,玩家可以选择主持悼念仪式、安排亲友致辞、甚至设置守夜环节,但系统不会强制所有NPC按照固定动线行动。取而代之的是,每位模拟市民会根据与逝者的关系、自身性格特质、甚至当下的情绪状态,做出更合理的反应——悲伤的配偶可能会默默流泪,而一位“不善表达”的模拟市民或许会选择独自站在角落。
即便如此,团队也坦言:“完全避免荒诞场面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本来就是《模拟人生》的魅力之一。但我们希望赋予玩家更多控制权,让那些希望庄重告别的玩家能够实现心愿。”
不只是葬礼:一次对生命全程的温柔注视
《生与死》的真正野心并不局限于“死亡的仪式”,而是扩展至对生命全周期的深度刻画。该包首次引入可玩鬼魂的全面重制、死神角色的人性化剧情线,甚至包括“临终愿望”“遗产继承”“家族记忆”等新机制。
玩家可以选择让逝去的模拟市民以鬼魂形态继续参与家庭生活——或是帮助他们完成未竟之心愿后安然离去。这种设计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也让告别不再是 abruptly 的终结,而成为一种带有延续性的情感过程。
“我们希望玩家感受到:死亡不是删除一个角色,而是一次情感的沉淀与延续。”动画总监在预览视频中这样说道。
幽默与庄重之间:《模拟人生》的永恒命题
尽管《生与死》试图传递更沉稳的基调,但团队也清楚:完全剔除幽默元素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应该的。正如社区经理所说:“有人希望葬礼肃穆哀伤,也有人希望爷爷的鬼魂回来和孙子打一场电子游戏——我们都想支持。”
这种“矛盾”恰恰是《模拟人生》系列最珍贵的特质:它既允许我们投入深情,又从不拒绝荒诞与笑料。正如现实生活中,葬礼上也可能有人讲起逝者生前的糗事,让含泪的人们突然笑出声来——这种悲欣交集的复杂体验,或许才是对生命最真实的致敬。
致敬生命,包容混乱
《生与死》的到来,标志着《模拟人生4》正迈向一个更成熟、也更细腻的阶段。它不是对自由的限制,而是对自由的更深层理解:真正的仪式感,不在于控制,而在于共鸣。
如果未来某天,真的还有模拟市民在葬礼上做起了俯卧撑——或许我们也可以会心一笑,然后理解道:
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活力,在对死亡做出最模拟人生式的调侃?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选择以何种心情,参与这场永不落幕的生命之旅。
《模拟人生4:生与死》扩展包将于2024年10月31日正式推出,支持PC、Mac及主流主机平台。
生命是一场狂欢与宁静的双人舞,而死亡,只是换一首曲子继续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