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是一款氛围诡异、谜题独特的恐怖游戏,玩家将在充满生物机械风格的世界中探索解谜,预计10月21日发售。
在那个按下“新游戏”按钮的瞬间,我便被卷入了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镜头缓缓拉近,聚焦在一张怪诞的人脸上——一半被肉质的根须覆盖,没有嘴唇,皮肤血迹斑斑。这个脆弱的生命体挣扎着摆脱束缚,拖着身躯爬过卷须和岩石,然后地面突然塌陷,将他抛入一个生物力学的地下墓穴。这就是《蔑视》的开场,一个毫不留情地将玩家投入不安境地的开端。

我有幸体验了Ebb Software旗下《蔑视》的一小时试玩。这款游戏自2014年宣布以来,经历了从两部分游戏计划到Kickstarter众筹失败的曲折历程,最终确定将于下个月在Xbox Series X|S和PC平台发布。PlayStation玩家也无需失望,官方已确认《蔑视》仅是限时主机独占作品。
试玩从主角在地下墓穴苏醒开始,除了求生的意志外一无所有。演示包含三个截然不同的谜题,第一个相对简单——通过开关打开门上的锁定机构。但《蔑视》绝非寻常之作,它深深烙印着H. R. Geiger的风格印记,不仅体现在隧道中回荡的怪异背景音效,更体现在它将机械功能与极其非机械的互动方式融合的独特美学。在这里,按下开关不是简单地拉动杠杆,而是需要将每根手指插入四个独立的孔洞,然后向下拉动才能激活门扉。每一扇开启的门,每一个互动的物品,都比前一个更加令人不适,而压抑的拟音效果更是将这种体验推向极致。
如果说第一个谜题是与这个世界互动的入门课,那么第二个谜题的规模则让前者相形见绌。一扇被两个开关锁住的门阻碍了前进的道路,而这次,两个开关需要同时激活。这个设计迫使我在这个噩梦般的世界中寻找“伙伴”才能继续前进。谜题引领我穿越一系列挑战,有些比其他的更加令人不适,但有趣的是,这些谜题散布在多个房间中。由于隧道内部的建筑大多由骨骼和肉质面板构成,我有好几次在试图返回之前的区域时完全迷失了方向。
谜题的第一部分需要我从一个滑动拼图中获取一个被压缩成球状的人体。这个滑动拼图要求我在不规则的网格节点上移动一组组容器,有点像经典游戏《Rush Hour》的玩法,需要将发光的容器从最右侧移动到最左侧。这个谜题既令人愉悦,又带有恰到好处的挫败感,甚至还包括一些“红鲱鱼”容器——当它们到达出口点时会破碎。在电子游戏中出现如此“传统”的逻辑谜题是一种有趣的尝试,我期待看到游戏中会有更多类似的创新。
随后,装有被压缩人体的容器需要通过一系列可切换的轨道运送,最终在一台圆锯下被残忍地摧毁。虽然我不太理解这与开门有何直接关联,但谜底的揭晓却令人毛骨悚然——拾起那个可怜人被肢解的手,用它来激活门上的另一个开关。
接下来的部分让我获得了一种新设备,一个像枪一样的机器,顶部有一个类似人鼻的结构,可以弹射和收回一根金属棒。这种武器立刻让人联想到异形头部可延伸的口器。这把“枪”也让我第一次体验了基础战斗,对抗一系列只会喷洒毒雾的哨兵机器人。虽然解决它们并不复杂,但延伸棒的有效范围确实令人失望。正当一扇门缓缓打开,露出一条更广阔通道时,我的《蔑视》试玩体验也画上了句号。
试玩中最引人深思的是,《蔑视》的故事线索在这个演示中几乎完全没有展现。不知道这是特定版本的刻意安排,还是故事本就如此隐晦。无数问题自然涌现:“为什么主角在游戏开始时被卷须覆盖?他爬向的巨石是什么?我们究竟身在何处?”没有NPC,没有HUD标记,玩家在这个世界中真正感到迷失。或许,这些谜题正是Ebb Software计划用来吸引玩家探索这些怪异通道和肉质谜题的关键。
虽然演示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战斗体验,但《蔑视》的氛围始终让我处于不安的边缘。不知道每个转角会遭遇什么,这种对潜在战斗的预期比实际遇到的敌对实体更令人紧张。特别是那把半是武器、半是开门工具的装置,顶部还装饰着人鼻,不禁让人怀疑这个世界的技术是否都源自回收的人类遗骸。如果没有合理的背景解释,这种设计简直令人发指。
对于这款我期待已久的游戏,我的感受十分复杂。演示展示了许多令人期待的要素,但我担心随着游戏进入第二甚至第五个小时,持续的不安感是否会逐渐淡化。毕竟,一个人能将手指插入令人毛骨悚然的肉质开关多少次才会变得麻木?谜题设计是一个亮点,特别是当它们扩展到多房间范围时,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这些谜题将如何演变令人好奇。
至于《蔑视》的战斗系统,它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虽然营销中已经展示了一些内容,但武器的具体运作机制,或者是否像《异形:隔离》那样,逃离敌人比杀死他们更为明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必须等到10月21日游戏正式发布才能知晓。
《蔑视》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更像是一场感官与心理的试炼。在这一小时的体验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不安,还有一种诡异的吸引力,想要更深入地探索这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着迷的世界。当十月来临,我们或许都将准备好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地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