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迷宫:月亮协会》是日本一制作的地牢探索RPG,结合第一人称探索与回合制战斗,提供深度角色定制,将于2023年2月在多平台发售。
当《副歌迷宫:黄昏女巫集会》在数年前悄然浮现时,它那独特的第一人称地牢探索与骤然切入的2D回合制战斗,宛如一场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如今,这份记忆被重新唤醒——日本一软件带着它的精神续作《画廊迷宫:月亮协会》归来,将于明年情人节之际,为西方玩家揭开一场注定深刻的冒险。 还记得那些形同《魔界战记》的可爱人偶吗?她们再次立于舞台中央,等待你的召唤。但这一次,《画廊迷宫》带来了更为精妙的进化:四十个可完全定制的木偶战士,一个被称为“契约”的深度系统,以及那些等待着被发掘的奇异艺术品。这是一场属于孤独灵魂与它的傀儡军团的交响曲。

第一人称的迷宫漫游者
想象自己站在地牢入口,眼前是深邃的黑暗。与大多数角色扮演游戏不同,《画廊迷宫》坚持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探索——你无法直接看到自己操控的角色,因为这本质上是你自己的视角。你不是在操控一个角色,而是成为了那个游荡的灵魂,透过自己的双眼审视这个迷宫。 这种设计巧妙地强化了迷宫的幽闭感。3D环境虽被风格化处理,却完美呼应了角色设计的动漫美学,创造出一种奇异的和谐。当你穿行于这些色彩斑斓的通道时,迷你地图是你唯一的向导,也是你与迷失之间最后的防线。 战斗同样以第一人称展开,这一设计选择令人印象深刻。当遭遇敌人时,视角不会切换,而是你的傀儡军团瞬间出现在界面底部,准备执行你的命令。这种无缝过渡让探索与战斗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持续的沉浸感。
四十个灵魂,一个目的
《画廊迷宫》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深度的定制系统。你不仅是控制一个角色,而是领导一支最多由四十个“契约”木偶组成的军队。每个木偶都可以根据你的策略进行培养和定制,从职业选择到技能搭配,几乎每个方面都可以按照你的意愿塑造。 这种自由度的背后是游戏深刻的设计哲学:每个地牢探险都是一次独特的组队挑战。你会需要坦克在前排吸收伤害,治疗者维持战线,输出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但《画廊迷宫》远不止于此。随着游戏推进,你会发现特定敌人需要特定组合才能有效应对,这鼓励玩家不断实验新的配置。 在NIS America秋季展示会上,我们看到这些木偶不仅外观各异(明显带有《魔界战记》系列的设计基因),每个单位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尽管它们本质上是没有生命的傀儡。这种矛盾为游戏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是谁在控制谁?是灵魂控制木偶,还是木偶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灵魂?
故事:视觉小说式的情感纽带
日本一从未让人失望的还有其讲故事的能力。《画廊迷宫》采用了经典的视觉小说式叙事手法——2D角色立绘在对话场景中相互面对,辅以全程语音支持。这种呈现方式让角色间的互动更加亲密,情感更加直接。 从展示的片段来看,故事围绕一个神秘的老妇和她的年轻助手展开,他们发现了一个通往地下迷宫的人口。迷宫中不仅充满了危险的生物,还隐藏着被称为“奇观”的神秘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不仅是游戏进程的关键,也似乎与角色的命运紧密相连。 开发商承诺超过50小时的主线内容,这还不包括大量的支线任务和可选的深度挑战。对于那些喜欢彻底探索每个角落的玩家来说,《画廊迷宫》无疑将提供数月的娱乐价值。
平台与发行:更广阔的舞台
值得注意的还有游戏的发行策略。《画廊迷宫》在日本发售后经过数年才决定在西方推出,而且这次将登陆更多平台:除了原定的Switch和PS4,还增加了PS5和PC版本。这无疑会让更多玩家有机会体验这款作品。 发行日期也经过精心安排:北美为2月14日情人节,欧洲为2月17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2月24日。这种分区域发行或许会带来一些等待的焦虑,但也延长了游戏的社区讨论周期。
期待:一场等待已久的重逢
对于《副歌迷宫》的老玩家来说,《画廊迷宫》感觉像是一场等待已久的重逢。它保留了前作的核心魅力,同时在每个方面都进行了扩展和深化。更庞大的队伍规模、更深入的定制选项、更丰富的故事内容——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更为宏大的冒险。 但同时,游戏似乎也保持了日本一特有的幽默感和风格。色彩鲜艳的画面下隐藏着深邃的系统,可爱角色背后是复杂的情感冲突,这些矛盾正是日本一游戏的魅力所在。 当明年二月到来时,《画廊迷宫:月亮协会》有望为地牢爬行类RPG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是对前作的致敬,更是一次自信的进化。对于那些渴望深度定制、战略战斗和迷人故事的玩家来说,这很可能是一次难忘的旅程——一场灵魂与木偶在迷宫深处的共舞,等待你来谱写最终的乐章。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很少有机会真正迷失在一个游戏中——但《画廊迷宫》似乎正承诺着这样一次体验:一次允许我们暂时忘记现实,完全沉浸在其精心构建的世界中的机会。而有时候,这不正是我们玩游戏的全部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