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牛奶与《鬼灭之刃》在涩谷站推出可免费撕取的名场面卡片墙活动,7天发放3000张限定卡片引发收藏热潮。
2025年7月21日清晨,东京涩谷站道玄坂出口的通道还笼罩在晨光未醒的静谧中,但一面长六米的广告墙前已悄然排起蜿蜒队伍。年轻人们带着惺忪睡眼却难掩兴奋,手机屏幕上是倒计时页面,背包里装着小心翼翼准备好的卡册——这不是寻常的周边抢购,而是一场即将开启的”名场面掠夺战”。

当第一班田园都市线列车驶过站台,墙壁突然被唤醒。三十张巨幅海报如同展开的浮世绘卷轴,《鬼灭之刃》中炭治郎挥刀的水之呼吸蓝光、祢豆子蜷缩的木箱、炎柱炼狱杏寿郎最后的微笑……所有经典场景在荧光灯下流淌着动画般的生命力。但更令人心跳加速的是,这些画面并非只能远观——每张海报都由三千枚可剥离的卡片组成,等待着被带往某个书桌、某面冰箱门、或某本青春纪念册。
一场策划五年的跨次元对话
明治乳业与《鬼灭之刃》的联名企划走到第五年,早已超越简单的商标叠加。当其他品牌还在将动漫角色机械印上包装时,明治团队却潜入作品内核,发现牛奶与《鬼灭》精神的神秘共鸣:炭治郎在雪中给妹妹喂食的温暖、鬼杀队员出征前饮下的营养补给、甚至产屋敷家族强调的”强健体魄乃灭鬼之本”的理念,都与百年乳企”滋养生命”的宗旨形成奇妙互文。
而这次涩谷站的剥离式广告,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仪式。每张卡片背面不仅印有漫画分镜般的饮用指引,更暗藏数字编号——当集齐三十张不同卡片,拼凑出的竟是鬼杀队最终试炼的完整地图。这种需要体力(清晨排队)、运气(随机获取)与执着(反复尝试)的收集过程,恰与少年们追逐梦想的轨迹重合。
二次元圣地在三次元的觉醒
活动首日,大学生中村亮太在拿到第17张卡片时突然眼眶发热。画面上伊之助摘下野猪头套露出伤痕累累的脸庞,下方写着”明治牛奶补充每日所需钙质”。”那一刻突然被击中了,”他后来在推特写道,”就像伊之助终于直面真实的自己,我们也在通过牛奶照顾那个拼命努力的自己。”
这种情感共鸣正是策划团队的秘密武器。明治市场部部长小林淳一透露:”我们调查发现,《鬼灭》观众在疲惫时重温名场面的比例高达78%。于是决定让这些画面突破屏幕,成为触手可及的精神补给品。”
数字狂欢中的实体浪漫
在NFT艺术席卷全球的2025年,这次活动却逆流而上选择实体卡片。每张卡片被剥离时发出的”刺啦”声,人们交换重复卡片时的现场交谈,甚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的手指——这些充满实感的过程构成了数字时代稀缺的仪式感。早稻田大学社会学教授田中宏纪评价:”当虚拟体验泛滥成灾,触觉记忆反而成为新的奢侈品。”
活动最后一日出现戏剧性一幕:当工作人员准备撤展时,发现墙面右下角残留着唯一一张未被取走的卡片。画面是炭治郎背着祢豆子踏雪前行的场景,卡片边缘因粘胶过牢已微微卷曲。这个画面在社交媒体引爆热议,网友纷纷感叹”就像永远留在这个世界的祢豆子,有些美好注定不该被带走”。
三千米外明治总部大楼里,市场部正在整理活动数据:七天累计参与人数达2.3万,相关话题登上趋势榜首位,美味牛奶销量环比增长41%。但比数据更动人的,是监控镜头记录下的那些瞬间——少女将刚获得的蝴蝶忍卡片紧贴胸口;上班族大叔小心把卡片收进公文夹隔层;外国游客用翻译软件向路人询问收集规则…
这场发生在地铁站的次元突破,最终证明了一个简单真理:真正打动人心的营销,从来不是将商品塞给消费者,而是把故事剪裁成他们愿意珍藏的尺寸。当最后一张卡片在7月27日黄昏被取下,空白的广告墙上渐渐浮现出用水性笔写下的留言:”谢谢你们让我的青春实体化”。
或许明年此时,当明治推出第六弹企划时,该考虑在墙上永久保留一张无法剥离的卡片——就像所有美好的故事,总该有些篇章永远定格在发生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