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海拉鲁》以32分领跑Fami通周评,用音乐节奏重塑塞尔达传奇,国人独立游戏《雨城》获29分紧随其后。
当《塞尔达传说》的经典世界与《节奏地牢》的魔性节拍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9年盛夏,由任天堂与Brace Yourself Games联手打造的音乐动作冒险游戏《节奏海拉鲁(Cadence of Hyrule)》,以Fami通32分的成绩揭开了这个谜底。虽然这个分数在IGN 8.8分的对比下显得略有保留,却依然无法掩盖这款游戏将节奏玩法与塞尔达精髓完美融合的独特光芒。

当「哒-哒-哒」成为冒险的脉搏
《节奏海拉鲁》最令人惊艳的,是将整个海拉鲁世界重构为一座巨大的音乐迷宫。玩家不再依靠传统的自由操作推进冒险,而是需要跟随背景音乐的节拍,让林克(或塞尔达公主!)在方格地图上踏着鼓点移动、挥剑、射箭甚至解谜。这种设计初看像是「音游+地牢」的简单拼接,实际体验后却会发现:每一个音符都成为了冒险的脉搏。
攻击时机若与强拍重合,能造成额外伤害;躲避敌人时需要预判节奏间隙;就连开启宝箱、与NPC对话都需要卡准节拍。这种将操作深度绑定音乐的设计,让熟悉的塞尔达玩法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当《塞尔达传说》经典主题曲的旋律响起,玩家仿佛真的在与整个世界共舞。
32分背后的日式评审美学
Fami通32分(8/8/8/8)的评价看似中庸,实则暗藏日系游戏评测体系的独特审美。与IGN侧重创新性和娱乐性的美式评测不同,Fami通的评审更关注游戏设计的完整度、系统深度与本土化表现。
评测中特别肯定了游戏「将随机地牢与固定世界地图结合的巧思」——在保留塞尔传说的经典城镇与地形的同时,地下城和敌人分布会随节奏变化而重组,大大增强了重复可玩性。但扣分点可能在于:对于不擅长节奏游戏的玩家,难度曲线略显陡峭;且与传统塞尔达作品相比,叙事深度有所削弱。
不过这些「缺陷」在玩家社区中反而成为了特色。有玩家笑称:「手残党初期死到自闭,但一旦抓住节奏就彻底上头!」这种通过反复尝试获得的成长感,恰恰契合了日式游戏「苦尽甘来」的设计哲学。
独立游戏的星光时刻:国人作品《雨城》获29分
本期评分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来自国内团队DANGEN Entertainment的冒险解谜游戏《雨城》(Rain City)获得29分。这款以动物为主角的像素风游戏,凭借其细腻的叙事和机械迷城式的解谜设计,赢得了「情感饱满、美术风格出众」的评价。
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只穿西装的猫记者,在终日下雨的都市中寻找失踪的弟弟。雨滴敲击屋檐的声响、咖啡馆里留声机的爵士乐、角色对话时恰到好处的沉默…这些充满电影感的细节设计,让整个游戏宛如一部可交互的吉卜力动画。虽然相比《节奏海拉鲁》在玩法创新上稍显传统,但其温暖的故事内核与精致的艺术表现,展现了国产独立游戏日益成熟的设计功力。
节奏与战略的双重奏鸣
本期其他参评作品同样值得玩味:回合制战略游戏《小小合金:虚构的帝国》(Tiny Metal: Full Metal Rumble)以31分紧追其后。这款被称作「高级版高级战争」的作品,凭借UE4引擎打造的精致兵器建模和动态战场,展现了战略游戏在视觉表现上的新高度。而地牢守护主题的《地狱看守者》(Hellwarders)则通过融合塔防与动作元素,开拓了多人合作游戏的新可能。
纵观本期榜单,从节奏动作到战略战棋,从解谜冒险到塔防合作,四款游戏恰似游戏世界的四个声部,共同奏响了交互艺术的多元和弦。
结语:评分之外的永恒旋律
分数从来不是衡量游戏价值的唯一标准。《节奏海拉鲁》的32分或许会被人拿来与其他高分神作比较,但当你真正握紧手柄,随着鼓点穿梭在海拉鲁的草原与神殿之间,那种将全身心融入游戏节奏的沉浸感,早已超越了数字的界限。
正如一位玩家在评论区写道:「这不是最完美的塞尔达,却是最大胆的塞尔达。」当黄金三角的传说在音符中重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经典IP的碰撞,更是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永远探索未知可能性的勇气。